TruArray® 挚睿®
寡核苷酸微阵列

可实现灵活阵列大小的生物芯片

TruArray®挚睿®
寡核苷酸微阵列

可实现灵活阵列大小的生物芯片

寡核苷酸微阵列又称DNA/RNA/XNA芯片,由附着在固体表面(如玻璃、硅或TFT半导体芯片)
上的阵列点组成,每个点都包含特定的寡核苷酸单链探针。

寡核苷酸微阵列又称 DNA/RNA/XNA 芯片,由附着在固体表面(如玻璃、硅或TFT半导体芯片)上的阵列点组成,每个点都包含特定的寡核苷酸单链探针。

产品亮点

灵活的阵列大小(通量)

满足芯片定制化需求 [1]

  • 在同一芯片内,灵活且可定制化的点阵的图形和大小

高保真度 [2] [3]

  • 覆盖度可达>99.9%
  • 错误率低至<0.6%/碱基

极高的点阵间寡核苷酸载量均一性 [2] [3]

  • Q95:Q5<1.2X
  • Q99.5:Q0.5<1.5X

满足序列定制化需求 [1]

  • 支持简并碱基
  • 支持特殊碱基
  • 支持5’端修饰

低定制化门槛

  • 微阵列定制费用低至千元级别

应用场景

  • 病原微生物和抗性筛查
  • 药物基因组
  • 种质鉴定
  • 高通量适配体发现
  • 基因组变异分型
  • 基因表达谱分析
  • 原位空间组学
  • 非质谱蛋白组学
  • 测序技术开发
  • 原位基因合成
  • 固相捕获
  • 医学检测

产品类别

产品类别 交付方式 可选定制化 寡核苷酸长度 芯片尺寸 阵列大小 交付周期
挚睿®
标准版
DNA微阵列芯片,
3'端偶联于芯片表面 [4]
• 简并碱基 [1]
• 特殊单体 [1]
10~150nt [5] 76.2mm×25.4mm 4K [6] 2~10个
工作日
65K [6]
0.5M [7]
产品类别 挚睿® 标准版
交付方式 DNA微阵列芯片,
3'端偶联于芯片表面 [4]
可选定制化 • 简并碱基 [1]
• 特殊单体 [1]
寡核苷酸长度 10~150nt [5]
芯片尺寸 76.2mm×25.4mm
阵列大小 4K [6] 65K [6] 0.5M [7]
交付周期 2~10个工作日

技术指标 - 挚睿® 标准版

阵列大小 每张芯片至多4,096条或65,536条
寡核苷酸长度 长至150nt
覆盖度 >99.5%
错误率 <1.0%/碱基
点阵间均一性 • 大于90%位点的寡核苷酸载量处于2.0倍范围内
• 大于99%位点的寡核苷酸载量处于3.0倍范围内
可选特殊单体 • 简并碱基
• 特殊单体
交付周期 2~10个工作日
阵列大小 每张芯片至多4,096条或65,536条
寡核苷酸长度 长至150nt
覆盖度 >99.5%
错误率 <1.0%/碱基
点阵间均一性 • 大于90%位点的寡核苷酸载量处于2.0倍范围内
• 大于99%位点的寡核苷酸载量处于3.0倍范围内
可选特殊单体 • 简并碱基
• 特殊单体
交付周期 2~10个工作日

挚睿® 订单流程

提交订单

订单确认

芯片生产

芯片质控

芯片交付

提交订单

订单确认

芯片生产

芯片质控

芯片交付

咨询方式

TruArray® 挚睿®

寡核苷酸微阵列

[1] 有关供应情况和具体要求,请咨询我们的客户服务经理。

[2] 使用4K通量、长度为150nt的DNA微阵列进行测量。DNA微阵列包含130nt的随机序列和5'端20nt的通用序列,用作荧光探针杂交模板。统计值为FISH杂交后的荧光信号值。

[3] 寡核苷酸序列设计、微阵列设计的差异,也可能会影响覆盖度、均一性、错误率等参数。

[4] RNA/XNA微阵列或5'端偶联于芯片表面的DNA微阵列,预计将于2025年底推出。

[5] 如果您对长度超过150nt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感兴趣,请咨询我们的客户服务经理。

[6] 预计到2025年底,可提供带有多样本分区的4K及65K微阵列芯片。

[7] 预计到2025年底,可提供阵列大小达0.5M的微阵列芯片。

Dr. Kang Kang

Partner & CBio

Dr. Kang received his Ph.D. in Bioinformatics and Systems B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n 2018, then became a scientific co-worker of the Leibniz Association (Leibniz-HKI) and a visiting scientist at the Novo Nordisk Foundation Center for Biosustainability (DTU Biosustain)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. He was a scientist at BGI-Shenzhen and co-founded the synthetic biology research group. He was a senior bioinformatics engineer and brand advisor at WeGene. In 2021, Kang joined Biosysen Limited as a co-founder and served as Chief Informatics Scientist. He is also an advisor and author of the biotech media "Regenesis". He has been dedicated to the R&D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OMICs technologies, high-throughput technologies, and synthetic biology for over 10 years. He joined LinkZill in March 2023, responsible for semiconductor life science tools and product planning.